向新攀高!触摸湖北发展的强劲脉动
产业是支点之基,产业倍增的关键是工业倍增。当前,全省上下坚持以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(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、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、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)为抓手,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夯实底盘支撑。工业领域重大增长点是做大做强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的关键动力源。
连日来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园区、探厂房,走近一批向新攀高、进展突出、发展形态趋势良好的重大增长点,近距离感受其发展的强劲脉动。
华工正源生产车间内,工人们正在完成金丝缝合工序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摄)
2月19日上午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进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工正源”),途经会议室,一张张前来求职的年轻面庞映入眼帘。
“咱们企业一季度订单生产量已经排满了。不光是工人,研发团队也在扩招,欢迎有志有能者加入!”华工正源首席技术官罗传能走过来与记者会合,顺势打了一波“招聘广告”。订单满满,业务喜人,招人就成了眼下的刚需。
换装消毒完毕,记者走进光模块制造三车间,这里大多数都用在数据中心光模块半成品的生产组装,温度、湿度、含尘量等指标都马虎不得。车间内,产线上的生产设备火力全开;制造交付中心平台的数字显示屏上,生产进度条拉满。各种元器件,通过贴片、键合、耦合等环节,成为光模块的半成品。
金属质地的光模块长得像一枚狭长的U盘,一端是电口,连接网线或交换机,另一端是光口,连接光纤,是光电信号转换的“翻译器”,常用于算力服务器、大型算力交换机中。
“大年初五我们就陆续开工了,全力保障产品交付。”罗传能说,这得益于外部机遇和技术内功。
从2022年底横空出世的ChatGPT席卷全球,到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的一炮而红,新一轮AI竞赛,直接点燃了对高速光模块的需求。
光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2024年发布的全球光模块供应商TOP10榜单显示,华工正源排名第8。
华工正源在2024年推出的1.6Tb/s硅光高速光模块,是全国首发,也是目前全球速率最高的光模块之一。何谓1.6Tb/s?罗传能打了个比方:“它可支持的传输速率,可以等效为30万人一起进行高清视频通线年我们还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。”罗传能说,华工正源作为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,将为产业持续跃升积蓄新势能。
林剑峰两年前加入湖北银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银科新材”)时,从未想过它会“长”这么快——
2022年10月正式投产,当年产值1.68亿元;2023年,29.2亿元;2024年,64亿元;今年,这一个数字有望突破100亿元……
银科新材是一家年轻的公司,主要生产用于光伏电池片上的导电银粉,目前年产能达到3000吨,不到3年跻身全国顶级规模的光伏银粉生产企业。
2月19日上午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荆州经济开发区的银科新材,一桶桶亮灰色的银粉正在打包出库。“像不像芝麻糊?”公司董事林剑峰打开一桶银粉。
林剑峰介绍,作为导电银浆的核心原材料,银粉的光电转化性能、烧结活性和印刷性能等应用指标很关键。简单的球磨或者粉碎工艺都无法达到,需要更精细可控的银微晶合成和生长工艺,比“铁杵磨针”的难度大得多。过去,银粉在国内市场90%以上都依赖进口。
公司创始人王明远是“90后”金融硕士。看好新能源发展前途,他投资数千万元组建研发团队开展银粉工艺技术攻关,期望实现银粉国产化替代。
光伏太阳能电池分为P型电池和N型电池,因N型电池转换率更高,近两年逐渐全面取代P型电池。王明远介绍,企业此前已开启N型TOPCon电池银粉技术攻关。经过多次技术优化,通过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验证,性能媲美进口银粉。由于推出市场早,产品性能好且价格低,订单纷至沓来。2023年,公司年产值迅速增加到29.2亿元。
同一年,银科新材受到光伏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资本青睐,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。2024年,被认定为省级“种子独角兽”企业。
2024年5月,光伏行业市场迎来巨动。研发团队一边巩固光伏银粉龙头厂家的优势,同时拓展半导体封装行业应用,攻克BC、HJT等新型电池片涉及的银包铜技术;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,研发生产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微纳米级铜粉,打造公司增长第二极。
眼下,王明远、林剑峰一边正忙着租赁新厂房,上新生产线提升产量;一边也在寻找合适地块打造生产基地,力争建成全球顶级规模、技术最先进的金属粉体制造企业。
2月18日,穿上防静电服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入到宝龙达集团武汉制造基地四楼,这里是笔记本电脑主板生产线——电脑后端加工的核心。只见工人们将一块块绿色的电路板固定在托盘上,机器将电路板“吞入”后,仅用20秒就完成雕刻序列号、锡膏印刷、贴片、焊接等流程。
宝龙达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其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,联想、华为、小米、浪潮等都是其客户。2023年,宝龙达将全球总部和“电脑及电子科技类产品生产”项目搬迁至武汉,打造笔记本电脑及板卡业务全球生产中心及研发中心。
据介绍,宝龙达武汉基地二期将在5月份开始动工,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,逐步扩大产能。“我们将充分的发挥国内电脑整机产业的‘巨无霸’的作用,打造规模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与科技智造基地,服务湖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。”林京柱表示,为了应对未来的生产任务,宝龙达今年还将新增汽车传感器控制板、智能标签打印机控制板、电脑主板、手机控制板等7条生产线和改造现有生产线人左右。
2月19日,武汉益模科技自动化研发中心,研发人员正在测试工业软件。(湖北日报记者 左晨 摄)
在吉林一汽模具制造车间,一条冲压模具自动化加工线正在高效运转:机器人手臂如同灵巧的舞者,伸展、抓取、送入机床,每一次雕琢都精准无误。穿梭在厂房各处的AGV物流小车,精准导航、避障,编织着一张高效流畅的物流网络。
组装积木,必须按步骤来。模具制造就好比搭积木,有着独一无二的工业图纸,各种加工、拼装、改造,过程灵活但必须匹配。益模科技如同“规划大师”,为制造企业打造“头脑灵活、四肢发达”的数字化工厂。
武汉凯尔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,主要生产汽车线束及电子电器产品。以前,公司制作数据没“上网”,生产的全部过程只能“摸黑”;工厂有2000多个仓库位,每天都是人找货,发货都很困难。引入益模科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后,生产计划自动跃然屏上,无需人工再费心劳神;只需要一部手机,就能实时监测生产数据;员工不再为找货而头疼,只需短短30秒,便能迅速定位所需货物。
每次洗衣服都像一场战斗、顽固污渍难以去除?往洗衣粉里加一点碱性蛋白酶,轻松应对各类污渍……
以前国内洗衣粉、洗衣液用的酶绝大部分靠进口,一公斤酶制剂能卖几十元到上百元。
生产基地虽建在山区县,但自动化程度极高。产线上看不见工人,而是一个个全封闭的3层楼高的罐体。“这里面装的都是邓子新院士团队研发出来的新菌种,从上海运过来,在发酵罐里生长繁殖,不停‘吃’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,代谢出酶。”曹铁忠说,酶的加料、喂养等全过程都由机器控制,100多亩的厂区仅需60多名工人。
满产状态下,这个生产基地一年能生产2万吨液体和1万吨固体碱性蛋白酶。曹铁忠算了一笔账:按国内洗衣粉年产量100万吨、酶制剂含量0.3%计算,碱性蛋白酶的年需求大约3000吨,按每公斤40元计算,就是1.2亿元。“这只是单一产品的细分市场。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,酶制剂的使用率还在提升。”他说,随着内切蛋白酶、中性纤维素酶等产品的推出和量产,基地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以上。
合成生物是一种全新的“造物”技术,融合生物学、化学、工程学等多种技术,以菌种微生物细胞为制造工厂,通过规模化发酵获得目标产品,最著名的案例当数利用酵母生产青蒿素。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:加快发展高端AI芯片、合成生物、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,推动现代化工及能源、现代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突破万亿级规模。